运用全场景3D建模等技术搭建云展平台和数据系统,把用脚步丈量的展览场馆移到指端,应有尽有的高科技产品讯息、产业动态等,皆可装进衣兜。
云上办展
张志安:我已经从不少渠道,对2020年的科博会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说,云上科博会形成了一套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云展平台系统和云展呈现标准。
云上科博会的问世,让我们注意到一个很关键的词——变化。这个变化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有关,跟我们的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有关系,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我所在的城市广州为例,已经举办了127届的广交会,今年也第一次采取网上举办。
有变化就有对比。线下做展览的好处是亲密性,有更多的接触体验感,但线上的展览意味着打破时空的限制,可以吸引更多远距离的观众,可以实现24小时的开放等。于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首先可以是全时段的。
其次,技术的运用,使得展览提供的信息可以是无限制的,无边界的。这是指通过云上科博会的呈现,参展企业,参展产品,它的展示数量和信息等可以不再受线下空间的局限。
实际上,也是把参展、逛展的主动权,通过鼠标的点击,把更多选择权交给了观众,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可以更主动。
封面新闻:信息获取的方式发生着改变,对办展方而言意味着什么?
张志安:应对上述这些变化,办展方需要面对的挑战更多,以更好地顺应观众观展方式的改变、自主选择更灵活等的变化。
具体而言,线上的科博会必须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这涉及到虚拟展馆的规划设计、语音导览、图文设计、移动端的配适等。换言之,技术支撑是关键。
归根结底,是对技术人才的挑战。
“技术+媒体”
更好提供社会公共传播服务
封面新闻:作为云展平台的建设方,封面传媒的“智媒体”优势体现在哪里?
张志安:我认为,技术基因是封面传媒能够完成云展平台建设的关键。
可以看到,技术人才发挥了极大的优势,保证形成了一套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云展平台系统和云展呈现标准。“技术+媒体”的基因,也让封面传媒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第八届科博会的云展平台,从底层技术层面,体现了封面传媒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系统稳定性、安全性、整合能力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在AI大数据方面的应用能力。
上一篇:国庆节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09万人次 创疫情发生以来新高 下一篇: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标识正式发布
本文URL:/redianzhuanti/20201229/19393.html